防盗版防洗稿真的能够实现?深度解读区块链对知产保护的赋能

11月26日,新华智云发布“媒体大脑3.0融媒中心智能化解决方案”,作为国内首个面向融媒中心的智能化解决方案,新华智云“媒体大脑3.0”方案的一大特征是版权区块链。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,能够为媒体大脑的版权区块链在技术和业务上提供更好的支撑,从而更好的保护内容原创生产者。
由于区块链独特的溯源以及存证能力,版权的溯源保护可以说是区块链技术众多可应用场景中,最早被提及也是呼声最高的场景。
版权维护,一个复杂的问题
版权说来也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,在区块链诞生并应用之前,上到国家层面的法律建设,下到平台原创认证、查重机制的推行,都是对创作者原创内容的保护,但侵权行为屡禁不止,因为侵权是难以界定且跨行业的行为。
图片的盗用、文章的搬运都是较为直观的侵权行为,实际上更多的案件是难以界定是否侵权的。今年暑期档火爆全国的《哪吒之魔童降世》,上映93天,以49.74亿票房、8.5豆瓣评分获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,随后中影华腾影视公司认为电影《哪吒》的故事剧情、人物形象设计、制作元素甚至海报,都与自己创作的作品《五维记忆》十分相似,认为其侵犯了著作权,将《哪吒》团队告上法院。
在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发布的案件播报中,暑期档拿下16亿元票房的影片《烈火英雄》也被诉侵权。
对于此类侵权案件,有律师指出判断作品是否构成实质性相似,一般采用综合判断的方法,应比较作者在作品表达中的取舍、安排、设计等是否相似,不应从情感、创意等思想层面进行比较。
然而这一类的侵权行为,是难以界定的。孔融让梨换做张三让苹果,精心策划下的伪原创才是令创作者最为苦恼的。除了同类型作品的侵权,文字、影视等不同行业领域间的侵权行为也时有发生。小说、剧本被擅自改拍电影,二次改编是否构成侵权?剧情构思、设计、安排的抄袭又该如何界定?版权这一大问题之下是错综复杂的细枝末节。
除此之外,更多的侵权行为是无法被察觉到的。在信息时代下,创作者难以察觉到自己的作品是否被擅自盗用或改编,大多是在侵权行为之后,后知后觉的维权,甚至完全不知道侵权事件的发生,毕竟网络每天会有成千上万的信息更新。
区块链对版权保护的贡献
想要彻底杜绝侵权问题,并非依靠技术就能做到,但区块链技术能够在多个方面减少侵权事件的发生,以及在侵权案件审理过程中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。
由于侵权案件多发生在网络,因此在案件取证时,电子存证的保存与防篡改十分重要。电子存证通常存在于第三方平台,其真实性难以得到保障,因此法律效力略显不足,在区块链技术的加持下,一旦发现侵权,内容创作者可以方便的使用电子取证工具进行证据固定,这一系列的行为都将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,为关键环节数据实时上链,形成不可篡改的有效证据,对于司法信息化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。
对于上链后的作品,创作者能够对传播进行控制,只有获取授权的渠道才可使用,二次修改也需获得创作者的许可。
对于版权保护,最为重要的还是版权意识的普及以及侵权者的自控。技术只是工具,面对人类的“智慧”往往略显苍白。即便是上链保护,对于图像的截图,文字的二次编转,目前的技术仍然无法阻止,过度的保护又将导致优质作品无法传播。最终能够守护创作者心血结晶的,还是人类本身。我们希望区块链技术的应用,能够提升侵权作恶的门槛,为创作者维权提供便捷可靠的帮助,也同样希望大众提高版权意识,坚决抵制侵权行为。

申明:本站所发布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,不代表链嗅网立场。

提示:投资有风险,入市须谨慎。本资讯不作为投资理财建议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